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在ACCA財務學習的道路上,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詞——商譽(goodwill)。初學者都會覺得他比較抽象,不太好理解,總是在這種大題目中失分。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ACCA課程中的商譽,究竟是什么?
其實商譽的歷史還比較悠久了,它出現于16世紀中后期,至先是作為商業詞匯出現的。隨著現代商業社會的演變,企業發展路徑越來越多元化。有的選擇自己穩扎穩打,譬如華為;有的則通過并購獲取市場份額,譬如阿里,每年都會做出幾百億級別的并購。從實際情況看,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通過收購實現外延式發展。
在收購兼并過程中,一般會存在一個“合并價差”的問題。比如,A集團花了8.8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了B公司100%的股份,但是B公司的凈資產公允價值其實只有6億元,多了2.8億元溢價。這多出來的溢價部分就是商譽 Goodwill ,它作為無形資產確認在A集團的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簡言之,并購過程中產生的商譽,可以理解為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那么A集團為什么會溢價收購B公司呢?通俗來講,商譽是B公司在一定時間的積累而形成的社會對企業的好感度。例如企業的文化,員工的素質,客戶認同感,企業的社會價值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都很難量化,所以在B公司單家報表中無法確認。但是未來能給A集團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通過并購在A集團的合并報表中就可以確認它的價值。
我們上面的例子中,A集團在收購B公司的過程中,商譽是正的。那會不會有商譽算出來是負數的時候呢?當然有可能產生“負商譽”。比如,A集團花了180萬收購了一家市值200萬的公司,那么這個差額20萬就是一筆負商譽negative goodwill ,我們會把它作為“營業外收入”確認在財報中。
艾瑞巴蒂注意了!根據國際會計準則中的規定,只有外購的商譽才能確認入賬,即在企業合并時才可能予以入賬。自創商譽不能入賬,即使有費用的發生與商譽的形成有某種關系,也應直接確認為費用。
另外,商譽作為資產確認在資產負債表里,那么是存在著減值風險的。因為當該項資產能夠為并購母公司帶來的經濟利益流入低于賬面價值時,那么資產就會減值。
比如,A集團花了8.8億收購了B公司100%的股份,而B公司因為經營管理不善而無法完成業績,甚至破產,它的凈資產未來可回收金額只有5.5億,遠遠低于之前B公司凈資產確認的公允價值6億。
對于A集團而言,合并報表中確認的商譽(2.8億=8.8億-6億)就完全減值了,減值后賬面金額為“零”。我買你,且我溢價買你,是看重你未來的收益,但是事實上,你非但沒有收益反而是虧的,那么我溢價收購的那部分錢,就相當于打水漂。從財務角度,這個打水漂就叫做商譽減值。
所以為了防止上市公司的高管通過虛高商譽而達到掏空上市公司的目的,每年都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并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哦~~
倒計時小編祝大家逢考順利考試,都能夠盡快通過考試。再送大家一個ACCA學習大禮包,幫助你們無憂直達,安心備考。戳此>>>免費領取ACCA學習大禮包
推薦閱讀:
Copyright © 2000 - www.eye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